多些換位思考
胡緒全 商丘網—商丘日報 2020-12-14 00:55
最近幾天,一則“男子高鐵上為充電強迫女子換座”的視頻,在多家短視頻平臺廣為傳播。視頻中的男子為了自己給手機充電方便,要求鄰座女子與自己換座,遭到拒絕后,大聲指責女子,還叫囂“我身份比你高得多了”。這一幕被同車乘客拍下來并傳到網上,引發網民熱議。
無論是普通火車還是高速列車,乘客間調換座位的事并不少見。主動要求換位的,多一些交流,多一些溝通,多一些感恩,常常就水到渠成。這位高鐵上強迫鄰座女子換位的男子,之所以被當做反面典型,就是不懂得換位思考,以自我為中心,太自私,太霸道,太狂妄。
什么是修養?網上有個高贊回答是:換位思考,凡事多替別人著想。人心都是相互的,你尊重別人,別人也會尊重你,你善待別人,你也會被別人善待;同樣,你指責別人,別人也會指責你,你抱怨別人,你也會被別人抱怨。
因為不會換位思考,生活中多了很多摩擦。
在醫院,看似平常的小事,卻能產生醫患糾紛——患者沒有站在醫生的專業角度看問題,以為醫生搶救的方式不對;醫生也沒有站在患者的角度想事情,認為我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,缺乏應有的解釋和溝通。
在商場,常常因為幾毛錢,商家和顧客爭得面紅耳赤——顧客覺得商家利潤大,不應該為了這點零頭太計較,應該大度;商家則覺得自己是小本生意,如果顧客都這樣少付錢,自己根本賺不到錢,不肯讓步。
在工地,建筑工人和包工頭,經常因為工資劍拔弩張——工人覺得自己辛辛苦苦掙的都是血汗錢,應該按時拿到工資;包工頭支付工資的錢,需要開發商能夠及時兌現,有時兌現不及時,包工頭也是有苦難言。
在家庭,夫妻間常常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,鬧得不可開交——妻子埋怨丈夫不做家務、不講衛生、不陪自己逛街;丈夫抱怨妻子不理解自己的辛苦,不包容自己的生活習慣……
千人千面,百人百性。同樣一件事,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,就會有不同的看法。如果每個人都能懂得換位思考,學會將心比心,那么爭吵和矛盾就會少很多。
相信,如果醫生“脫下白大褂,換上病號服”,就會感受患者痛不欲生的苦楚,體會親人撕心裂肺的悲哀;患者“脫下病號服,換上白大褂”,就會知道醫生都是希望病人早日痊愈,但畢竟人體結構復雜、病因存在許多未知因素,誰也無法保證手到病除。
顧客當一天商家,也會知道商家的種種不易;商家當一次顧客,也會理解顧客購物的“斤斤計較”。
建筑工人當上了包工頭,才會知道包工頭的苦衷;包工頭淪為建筑工人,就能體味養家糊口的苦澀。
丈夫如果做一周家務,就會知道妻子的不易;妻子如果在公司體驗丈夫超負荷的工作,也自然理解丈夫的辛苦……
《論語》有言: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若想別人好好待你,首先就要好好待人,學會換位思考,將心比心,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,多體諒對方難處,以責人之心責己,以恕己之心恕人。
出行中,與人換位,要多些換位思考;工作中,與領導交流、與同事共事,也要多些換位思考;生活中,與家人相處、與親戚朋友相處、與陌生人相處,更要多些換位思考。愛人者,人恒愛之;敬人者,人恒敬之。大家都時時處處能做到換位思考,互相理解、互相尊重,這個社會才會更和諧,更溫暖,更美好。
編輯: 姬艷峰 責任編輯:李瑾瑜